当前位置:

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总决赛在安徽无为挥拍开赛

(图1)

美国首款第六代轰炸机B******  11月10日,美国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进行了首次试飞。该机作为美国近30多年来研发的唯一一款新型隐身战略轰炸机,长期处于高度机密的状态。也正因如此,其一举一动始终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其战场运用、战略影响等一系列猜测。

  美国首款第六代轰炸机

  据悉,此次试飞任务是由美国空军测试中心和第412测试联队的两名飞行员执行,飞机从帕姆代尔空军基地的空军第42号工厂出发,飞往爱德华空军基地。试飞检验的性能包括轰炸机航程、打击能力和稳定性。下一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将完成另外5架B-21轰炸机的生产,与首架飞机一起共同组建试验机群,在爱德华空军基地完成各项测试。

  出于保密的原因,美军对B-21轰炸机的消息很少透露,只是在近年来该机研制的尾声才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2020年1月,美国空军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共同公布了B-21“突袭者”轰炸机的外观概念图。去年12月,B-21终于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空军基地的空军第42号工厂首次正式公开亮相,人们才看到飞机的真实面貌。

  在技术性能方面,B-21轰炸机采用飞翼气动布局,具备全向全频谱隐身能力。该机机组乘员两人,机身宽45.72米,空重约32吨,配备两台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约82吨,最大飞行高度1.8万米,最大航程8000公里,且具备空中受油能力。该机的外形尺寸小于美军现役B-2“幽灵”隐身战略轰炸机,但完全继承了B-2隐身轰炸机低可探测性的总体设计,因此也被人称为B-2的“缩小版”。

  在生产制造方面,B-21轰炸机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发制造,在全美国有40个州将近400余家公司为其提供零配件,整个研制、生产的总费用将超过320亿美元,其生产、维护成本与B-2相比大大降低,每架轰炸机的采购成本约7亿美元。这从根本上避免了B-2轰炸机生产、维护成本过高导致无法批量生产制造,且不能在海外基地部署的缺陷。

  在携带弹药方面,B-21轰炸机主弹仓内可携带约9吨弹药,可搭载美国空军现役多型制导或非制导机载常规弹药与核弹药,未来还可搭载LRSO远程防区外空射核巡航导弹、AGM-183A空射高超声速导弹等新一代机载弹药,从而使其具备核常兼备的打击能力。

  在电子信息方面,B-21轰炸机具有很强的侦察监视、电子攻击和数据共享能力,在战场上可以充当一个通信和数据链节点。对此,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曾公开表示,B-21“可以处理从收集情报到战斗管理的任何事情”。不仅如此,该机还具备指挥控制无人机的能力,可在作战区域内指挥多架无人机攻击大范围内的多个目标。

  按照美国空军发言人斯特凡内克的说法,B-21轰炸机是“增强长期、远程、穿透打击军事潜力的关键一步,用于遏制针对美国及其盟友、伙伴的侵略和战略打击。”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也对外宣称,由于可以与其他飞机协同,适用新武器,B-21轰炸机属于第六代轰炸机,是“美国空军未来的基础”。

  根据美国空军披露的消息,B-21轰炸机将在2026年-2027年正式服役,在2027年投入战斗值班,最终的采购量将达到200架左右。在2040年前,该机将完全取代B-1B“枪骑兵”、B-2“幽灵”两型美军现役战略轰炸机和B-52这一服役时间最长的战略轰炸机。对于首批飞机具体的部署地点,美国《空军与太空军》杂志称,第一批投入使用的B-21轰炸机将部署在南达科他州埃尔斯沃斯空军基地,维护工作将在俄克拉荷马州廷克空军基地进行。

  美核打击力量的重要支柱

  美军对于B-21“突袭者”轰炸机的作战运用有着非常明确的考量。美国空军将B-21轰炸机定位为未来轰炸机部队的骨干和空中远程打击编队的核心,凸显了“突袭者”承担纵深打击作战重任的运用特点。

  在打击模式上,B-21轰炸机兼具临空和防区外打击双重打击任务。美军设想,B-21轰炸机将与F-22、F-35两型隐身战斗机组成“全球打击特遣部队”,可在24小时内机动至全球任何一个地点,对作战对手重要指挥、预警、通信与防空等节点目标实施“斩首”打击。

  作为美国空军新一代主力空中作战平台,B-21轰炸机将成为美军“穿透性制空”作战概念的重要支撑作战力量。所谓“穿透”是指突破对方的防空体系,在距离目标较近的空域实施精确打击。在这一作战概念中,B-21轰炸机将凭借自身强大的隐身性能和突防能力,突入对手纵深区域,对各类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在打击手段上,B-21轰炸机具备常规打击与核打击两种打击手段类型。由于内置大型灵活的有效载荷舱,其可以携带B-61Mod12型战术核弹头和其他多型核弹头巡航导弹。因此,B-21轰炸机在未来取代目前在役三型战略轰炸机之后,将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打击方式上,B-21轰炸机兼容了有人、有人/无人协同两种作战模式。除了与有人隐身战斗机编队突击、自己单独突击的有人操纵作战运用之外,B-21轰炸机还具备对无人机的指挥控制能力,即能够在作战区域内与美国空军在研的CCA无人机、“空中僚机”无人机进行有人/无人协同作战。

  除此之外,B-21轰炸机采用开放的系统架构,依托强大的信息网络能力,纳入了美军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体系”,可与网络战、电子战等信息作战力量协同,可与其他有人机、无人机、卫星等组成联合火力体系,对对手高价值目标实施打击。在这种的情况下,B-21轰炸机将成为未来美军联合作战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多功能作战节点。

  紧盯亚太战场

  B-21“突袭者”轰炸机的出现适应了美国“大国竞争”的战略导向,为此,美军在不同场合都表示出要将B-21轰炸机部署在亚太地区的计划。

  2020年6月,时任负责印度洋-太平洋事务的代理助理国防部长戴维·赫尔维就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进行投资,如潜艇、新型B-21轰炸机和P-8飞机,以确保我们的持久优势。”美国兰德公司在其研究报告《理清对抗大国最需要的军事能力》中指出,“对手的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都明确旨在与美国和其盟国部队保持距离,并在足以造成既成事实的时间段内压制美国和盟国的行动。”因此,美国认为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对美军在印太战区的力量投送构成了严重挑战。而B-21轰炸机正是满足了美国在印太战区可能面对任何冲突的核心诉求,即能够在数小时内到达、渗透并在整个战区内发挥作用。

  除了性能上满足特定战场的需要之外,成本较低的B-21轰炸机可形成数量规模,这样才符合美国的战略需求。因此,质量与数量是美军在未来“大国竞争时代”,即所谓高端战争中要保持优势的两个重要因素。

德媒:以色列将使用“铁光束”激光武器系统******  德国《世界报》网站10月15日报道称,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为防御哈马斯猛烈的火箭弹攻击,以色列将首次使用激光武器系统。

  报道称,不到10年前,以色列在新加坡的一个军备展上展示了名为“铁光束”的防空系统项目。该系统的高能激光据称可摧毁来袭的小型火箭弹、无人机或者迫击炮弹。

  该防御系统旨在补充和部分替代经过考验的“铁穹”系统。以色列军队使用“铁穹”系统防御哈马斯从加沙或什叶派真主党从黎巴嫩发射的火箭弹。以色列为“铁穹”系统投入了大量资金,该系统在黎巴嫩2007年使用“喀秋莎”火箭弹攻击以色列后开始研发并取得成功,目前用于保护以色列较大城市。

  “铁穹”系统目前在不同场景下的拦截率远超90%,证明了自身的有效性,而“铁光束”能否通过考验还不得而知。据称,该激光防御武器的射程在几百米到7千米之间,远低于拦截导弹射程可达70千米的“铁穹”系统。“铁光束”系统旨在消除对“铁穹”系统来说过近的威胁。

  上述两套防御系统均由以色列军工企业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有限公司研发。2022年底,美国最大的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加入“铁光束”系统项目,目的是研发出功率更大、更有效的激光武器。

  专家称,“铁光束”是一套功率达到100千瓦级别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统。据称它也有能力摧毁无人机群。与“铁穹”系统相比,其优点是低得多的单次发射成本、理论上无限的弹药储备以及较低的运行成本。

  在这方面,各种数据的差异也很大。据称,所有费用计算在内,单次激光发射的成本为几美元到2000美元,而每枚“铁穹”拦截导弹的成本为2万美元到15万美元。

  但是“铁光束”系统也有缺点:激光束必须在几秒钟内准确追踪空中的待摧毁对象并像焊枪一样精确地在上面烧出一个洞。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天气也有一定影响:雨和雾会限制激光束的使用。专家称,因此“铁光束”系统将始终只是一个补充,绝不会成为一套完全独立的防空系统。

  提出“铁光束”概念的拉斐尔公司不是唯一正在研制激光武器的军工集团。全世界都在研究相关技术。例如,德国莱茵金属有限公司和欧洲导弹集团的德国子公司多年来一直活跃于该领域。最近两家公司在F124型“萨克森”号护卫舰上进行的试验完成了超过100次试射。

  然而,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10月16日报道,之前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据称是以色列-哈马斯战争期间高能激光武器摧毁导弹的视频,实际是由一款军事模拟电子游戏的片段改编而成。

  报道称,在这些经过裁切的低分辨率视频图像中,空中大批炮弹在一座高塔前被拦截。然而这些图像源自波希米亚互动模拟公司出品的一款“大型军事沙盒游戏”《武装突袭3》。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多个知名账户上周末分享了这些视频,误以为它们展示了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铁光束”防空系统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总部位于捷克的波希米亚互动模拟公司10日警告说,该公司的这款游戏——背景设定在未来一场虚构的冲突中,并且很容易被玩家修改和录制——正被用于散播虚假信息。英国广播公司、“战区”专栏和以色列时报网站后来报道称,这些视频及其文字描述具有误导性。

  经过处理的《武装突袭3》视频片段此前还曾被人误以为是阿富汗、叙利亚和乌克兰前线的影像。

  报道称,美国《网络中心战杂志》此前报道称,“铁光束”防空系统预计将在2024年或2025年投入使用。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